防災資訊看起來很官樣?日本團隊NOSIGNER設計PANDAID讓防災知識以病毒式傳播

NOSIGNER 設計工作室嘗試用簡單、易懂、有趣的設計告訴你如何預防災害。

 

哥吉拉來告訴你飛沫的威力有多大。圖片來源 | panaid.jp

人們認識設計師與設計工作室,可能是藉由作品與風格。日本設計師太刀川英輔和他的設計工作室 NOSIGNER,藉由在防災領域一系列有意思的設計,讓人們認識了這個來自日本橫濱的設計團隊。

在 COVID-19 疫情期間,太刀川英輔以一個紅白雙色視覺主導的資訊傳播網站“PANDAID”,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自創立以來,PANDAID 吸引了 300 多名志工,藉由 Google site 共同參與網站的內容編輯和平面設計。2020 年,以 PANDAID 為核心的一系列防疫設計活動獲得了 DFA 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Design for Asia Awards)。

 

PANDAID,“Pandemic+Aid,在疫情中守護生命”。紅/白的顏色組合暗示公共健康、療癒復健。圖片來源 | pandaid.jp

 

NOSIGNER 對紅白雙色的選擇靈感來源於高速公路上表明緊急的標識。圖片來源 | Carme

 

隔條三文魚?隔輛自行車?隔張榻榻公尺?在 PANDAID,太刀川英輔具象比劃出“保持 2 公尺社交距離”得隔多遠。從如何在家做頓飯,到怎樣領取政府救助金,這個公益性網站總結了疫情期間你可能會想知道的各類資訊。

 

PANDAID 網站中介紹社交距離的部分。藉由將兩公尺距離具體化、擬人化,使社交距離成為人人都可以理解的概念。圖片來源 | pandaid.jp

 

藉由設計,以某種方式解決問題——這是太刀川英輔在一次 TED 演講中提到的設計初衷。2020 年 2 月,停靠在日本橫濱港的“鑽石公主”號郵輪不斷傳出乘客及船員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消息。“受感染的人數增加了,我最喜歡的刀削麵店等餐館也倒閉了,這座城市漸漸失去了生命力。”他提出 PANDAID 企劃,正是想要幫助故鄉橫濱市走出疫情影響的陰影。

 

在 PANDAID 出現之前,日本政府公佈的疫情防控資訊僅侷限在日本厚生勞動省官網的一個專頁。日本也沒有疾病控制與防疫中心,各方難以互相交流創造性的解決提案。因此,在 NOSIGNER 的計劃中,PANDAID 是一個公開交流平台,收集科學防疫知識,同時藉由設計,為人們提供易於理解、有趣且准確的資訊。

 

之後,NOSIGNER 團隊推出了一個名為 Face Shield 的設計。只要有一張 A4 透明文件夾、一把剪刀,就能在 30 秒內製作出一張防護面罩。這也是 PANDAID 作品的一部分。NOSIGNER 團隊將 Face Shield 的製作影片上傳至 Facebook、Twitter 和 YouTube,發布兩周,就獲得了 100 多萬的播放總量。

 

太刀川英輔表示,Face Shield 的設計初衷是為瞭解決醫院防護裝備短缺的問題。2020 年 4 月,新冠確診人數的快速增長導致日本醫療系統超負荷運轉,尤其是防止醫護人員感染的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面臨嚴重短缺。NOSIGNER 由此提出了“用身邊的材料做出簡易防護面罩”的想法。影片公開後,日本北裡大學醫院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都採用了這種簡單快捷的製作方法,在醫院內部製作防護面罩。

 

 

除了藉著平面設計傳播防疫資訊,NOSIGNER 團隊試圖藉由交互設計,讓防疫變得更加有趣。2020 年 10 月末,NOSIGNER 將聲音互動裝置 Social Harmony 鋪設在了東京商場表參道 Hills 及橫濱港未來音樂廳入口處。

 

作品是一幅全長約 20 公尺的樂譜,包含 Gymnopédie No. 1 鋼琴曲中的四個小節。藉由在音符間設置 2 公尺間隔,確保人們保持一定距離排隊等候。當隊伍中的人們依次踏上音符時,就會瞬間觸發感應裝置,形成完整的鋼琴旋律。每個人的前進速度不同,同一段樂譜能隨隊伍的移動,呈現不同節奏的旋律,營造出不同效果的音樂空間。

 

設置在橫濱港未來廳入口處的 Social Harmony 設計作品,每個音符都對應著一個站立點。圖片來源 | Twitter@yokohamammh

 

 

Social Harmony 將“分斷”轉變為“和諧”。影片來源 | NOSIGNER

 

在這之前,針對保持社交距離的防疫措施,NOSIGNER 以眾籌的形式推出了名為 Lifecoin Sticker 的趣味地貼。與普遍設置在公共場所的地面標識不同,這款地貼沒有採用傳統的文字+圖像設計。NOSIGNER 把防疫地貼做成了游戲《超級馬裡奧》中的金幣,藉著音效,將人踏上地貼的過程模擬成馬裡奧“吃”了一枚金幣的游戲操作。

 

常見的地標採用文字+圖像形態,圖為美國維吉尼亞州威廉王子縣的圖書館的地標。圖片來源 | Twitter @BryanAlexandar

 

NOSIGNER 作品 Lifecoin Sticker,藉由“金幣”地貼將人群分隔開。圖案與音效的設計模擬出《超級馬裡奧》的游戲場景。圖片來源 | NOSIGNER、STEAM

 

此一系列有趣的防疫設計,在宣傳防疫知識的同時,也無形中向人們傳播了規則。勤洗手、避免出門、外出保持社交距離……疫情給生活帶來了更多新規則。“關鍵在於如何讓人們不會感覺受到了強制性的約束,而是主動地享受這件事。”太刀川英輔在香港設計活動 deTour 2020 中說。

 

東京有樂町的店鋪“micro FOOD & IDEA MARKET”在收銀台附近設置 Lifecoin Sticker 來分散排隊造成的密集。另一方面,NOSIGNER 仍面臨著交互裝置推廣難、應用場景限於室內等問題。圖片來源 | readyfor.jp

 

PANDAID 作品並不是太刀川英輔在防災領域的第一次嘗試。十年前創辦的維基百科式資訊平台 OLIVE,是他在這個領域的起點。2011 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的 40 個小時,NOSIGNER 自發地搭建起了基於 Google site 服務,公開可編寫的開源網站“OLIVE”。“在缺乏物資的情況下,即使是小物品說不定也會派上用場。”太刀川英輔發出這條 Twitter,號召更多的人將生活妙招上傳到 OLIVE,幫助災區民眾解決震後生活上的不便。

 

在成立的第一週,OLIVE 平台上收集到的實用點子就超過了 100 個,例如迷你暖爐的製作方法、如何用紐扣電池做出簡易 LED 照明燈等等。一些復雜的物件改造都配上了圖示講解,便於災民快速掌握使用技巧。賑災期間,NOSIGNER 選取衣食住行和衛生健康方面的內容,印刷製作折頁冊子《OLIVE PAPER vol,2》,隨物資分發到了宮城縣石卷市的災民們手中。

 

OLIVE“百科全書”中介紹如何製作 LED 照明燈,網站中部分內容有中、英兩種語言的翻譯版。圖片來源 | sites.google.com/site/olivesoce

 

2011 年,NOSIGNER 將 OLIVE 上的 150 個災害生存指南整理成冊。同年 8 月,由角川集團旗下 Media Factory 株式會社出版發行《OLIVE,守護生命的手冊》。圖片來源 | NOSIGNER

 

2015 年,東京都政府啟動大范圍的防災宣傳工作。OLIVE 的成功,也將編寫城市防災手冊的機會帶到了太刀川英輔的面前。由東京都防災部牽頭,日本廣告公司電通和 NOSIGNER 共同參與了《東京防災》的編寫和設計,並由電通的設計師榊良佑擔任《東京防災》的總編輯。榊良佑在電通報的采訪中說,娛樂性是這本防災手冊的編寫方針之一,書中的卡通形象和大量插圖都在試圖將防災此一嚴肅、沉重的話題變得有趣。也是從 OLIVE 和《東京防災》作品起,設計師太刀川英輔開始思考如何將防災資訊變得更容易讓人接受。

 

東京都防災部在 2015 年 9 月 1 日出版的防災手冊《東京防災》,書中總結了災害的事前准備、災害發生時的有效應對措施等。目前有中文、韓語、英語三種外語版本。圖片來源 | NOSIGNER、東京都防災官網

 

另一邊,日本仙台市的高進商事株式會社找到太刀川英輔,請 NOSIGNER 客製化開發了防災用品套裝 The Second Aid。與設計獨特的資訊平台和有趣的防疫交互裝置不同,防災相關商品的設計更強調用戶與市場。從用戶使用場景考慮,防災用品更多用於災害發生時及發生後。其他多數時候,防災用品更多放在儲藏空間。在太刀川英輔看來,製作防災用品時,設計上可以注重用戶購買後獲得的安全感,同時考慮它作為商品的裝飾性。基於這兩點,他將 The Second Aid 設計成“能放在書架上的應急包”。紅白的簡約設計和 A4 大小的尺寸,即使是和書籍並排擺放在書架上,也不會讓人覺得突兀。

 

NOSIGNER 客製化開發的防災用品套裝 The Second Aid,包含災害應對手冊、應急食品和生活用品。圖片來源 | NOSIGNER

 

物資包中有應急食品、鋁箔保溫毯、蠟燭,及攜帶式馬桶等衛生用品,每件都能單獨替換補充。在災後缺乏乾淨水源的情況下,套裝內的飲用水和濕毛巾能夠滿足人們最低限度的用水需求。圖片來源 | mag.sendenkaigi.com

 

The Second Aid 和 A4 紙張大小相近,可以作為裝飾擺放在書架或者書桌上。圖片來源 | Rakuten

 

太刀川英輔和他的 NOSIGNER 設計工作室,將防災資訊的傳播以一種淺顯易懂的方式傳播給更多受眾,當防災用品本身更具設計性時,也可以更容易讓用戶主動將原本塞在櫃子裡的儲藏品用於外部展示,便於人們遇到災害時及時取用。

 

太刀川英輔認為,今後一段時間,生活可能還是會與疫情共存,設計師也需要解決很多問題。比如,設計更加智能的通風系統、如何讓口罩變得更時髦、商店用來防飛沫傳播的壓克力隔板還能怎麼用等等。這也是他們在不斷嘗試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