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台東南迴藝術季《Sicevudan從這出發》 7月30日至11月14日在南迴公路,14件裝置藝術作品合山海風景與地方人文

2021南迴藝術季《Sicevudan從這出發》 於7月30日療癒開展,14件地景藝術作品,在台東美麗的南迴4鄉鎮,沿著自然景觀之境設置。疫情趨於緩解之際,到南迴探訪地景風貌與地方人文藝術,驚艷作品所綻放的獨特韻味;雖然疫情降為二級,還是要持續做好防疫措施,全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若進入部落參觀作品時,請不要拿下口罩,也請不要喧嘩,安靜自在的漫遊欣賞吧!

點擊《Sicevudan從這出發》 地圖連結,先帶你線上走訪作品位置。

藝術作品「行走的意識」與「潮‧南」台東縣政府主辦的2021南迴藝術季,共有14件藝術作品在南迴公路旁

2021南迴藝術季,14件作品讓人認識南迴之美

以「Sicevudan從這出發」為主題的2021南迴藝術季,在排灣族語中,「Cevud」為匯流、源頭之意,而從中延伸出來的「Sicevudan」則有從源頭開始經歷、流動的意涵,此次藝術季匯聚南迴4條流域,讓藝術的根結合地域特色,在14組國內外藝術家的詮釋之下,打造出融合地景風貌與地方人文的14件作品。

以藝術迴游於山海的聚落、傳統與社群、生活及產業、歷史與禁忌,以跨境與突破慣習的詮釋,啟動思辨與對話的機制,透過 #地景藝術匯聚南迴四條流域,連結地方生活氣息,人文藝術在地理環境中扮演相互襯托的角色,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他們知道如何與自然共存、與生態共好,藝術源於生活,生活是文化藝術的載體,藝術能量的孕育,匯聚人與地方的無限可能,相互交流對話,進而成為自身的認識、理解與接納這個地域所蘊含的自然與文化歧異、傳統、變遷與歷史,讓藝術的根,與地域連成一氣,形塑出屬於在地性、獨特性的人文地景風貌。

1哈拿‧葛琉「方圓之間」-2

2021南迴藝術季14件作品


《南向南》/404 N.F(臺灣)

作品位置:南田海岸親水公園

集結新媒體、材質與建築各個領域藝術創作者的404 N.F團隊,認為「南方」是個相對的概念,因此此次透過猶如巨型擴張發送機器的裝置作品《南向南》,邀觀者走進裡頭進行方位的凝望,意識到相對與指向性的方位識別,並建立起與另一個南方的對話關係。

《南向南》/404 N.F(臺灣)2021台東南迴藝術季《Sicevudan從這出發》
《南向南》/404 N.F(臺灣)

《行走的意識》/Idan Zareski(以色列)

作品位置:千禧曙光紀念園區沙灘

旅遊世界各地的以色列藝術家Idan Zareski,創作也受多元文化影響,而創作於拉丁美洲的Bigfoot系列作品,則呼籲人類需和平、希望與團結,此次他看見南迴山海之美,並深受震撼與感動,希望藉由這赤腳行走的Bigfoot,串起世界與南迴的美好連結。

《行走的意識》/Idan Zareski(以色列)作品位置:千禧曙光紀念園區沙灘 2021台東南迴藝術季《Sicevudan從這出發》


通往天堂的階梯/Strijdom van der Merwe(南非)、周聖賢(臺灣)

作品位置:大武南濱休憩區

由南非藝術家Strijdom van der Merwe與從事工藝創作超過5年的周聖賢,共同打造的「通往天堂的階梯」,象徵著希望、永恆和夢想,同時蘊含南迴為滿載生命力的地域之意,並盼望透過這座看得見的天梯,鼓勵人們勇敢專求夢想。

 通往天堂的階梯/Strijdom van der Merwe(南非)、周聖賢(臺灣)


捕捕(BUBU)/I Wayan Sadera(印尼)

作品位置:南田海岸親水公園

東南亞當代藝術家Wayan此次創作的「BUBU」,在峇里島語言是漁筌之意,而他以峇里島的山與臺灣的海為發想,運用不同編織方式,打造這象徵山的綿延與海的瞬息萬變的兩座漁筌。同時意味著,即便這兩個國度、擁有不同文化與族群,卻擁有相同捕魚技藝,也將兩者緊緊繫在一起。
1I Wayan Sadera 「捕捕(BUBU)」-1


呼喚南島的風/伊誕・巴瓦瓦隆(臺灣)

作品位置:尚武9420濱海休憩區

創作風格多元的排灣族藝術家伊誕,包含詩、散文、版畫和雕刻等,而此次他以「呼喚南島的風」為題,展現對南島詩意的情懷與想像,同時在作品中融入族人的百合花圖像與精神,成為救贖與復活的新象徵。
1伊誕・巴瓦瓦隆「呼喚南島的風」-6


起點/安聖惠(臺灣)

作品位置:尚武9420濱海休憩區

擅長複合媒材雕塑與環境裝置創作的魯凱族藝術家安聖惠,此次同樣運用複合媒材,打造出具張力與溫暖的作品,並讓觀者細細品味其中的深邃意境;外觀如同一條公路的創作,其實正如作品名稱──起點,為引領大家出發之地。
1安聖惠「起點」-1
安聖惠「起點」
林子堯(臺灣):《潮‧南/

作品位置:千禧曙光紀念園區沙灘

馬賽克藝術創作者林子堯將拼貼藝術融合南迴文化,闡述往南去走走是一種新的時尚,也是逃離都市塵囂最佳首選,而當脫去掉繁重的鞋子,解放雙腳與五感,正能感受南迴當地文化與大海的魅力。
1林子堯「潮‧南」-3


我輕輕聽/武玉玲(臺灣)

作品位置:太麻里火車站前花園

排灣族藝術家武玉玲在太麻里火車站設置三組立體裝置,邀人們與這佇立於山海之間的作品,一同傾聽山林與海洋演奏的音樂,同時也守護著每一位靠站的旅人。

我輕輕聽/武玉玲(臺灣)


《太平洋的呼喚》、《相約南迴》/邱尚為(臺灣)

作品位置:大鳥遊憩區

藝術家邱尚為以南迴地區青壯年人口外流為發想,製作大型金屬裝置;而作品兩張對視凝望的臉,有「呼喚」、「相約」之意,象徵家鄉對遠方子女親情的思念與呼喚,並在創作中融入大鳥部落的傳說、地域、產業及海洋文化等在地意象。
《太平洋的呼喚》、《相約南迴》/邱尚為(臺灣)  作品位置:大鳥遊憩區


方圓之間/哈拿‧葛琉(臺灣)

作品位置:金崙海灘

阿美族藝術家哈拿.葛琉此次打造的「方圓之間」,以方、圓形式將人與作品,融入大自然,提醒人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圓是處世的智慧,「有缺口的圓」則是分享的文化場域裡的原住民價值觀。
方圓之間/哈拿‧葛琉(臺灣)  作品位置:金崙海灘


存在的相遇/陳宣誠(臺灣)

作品位置:金針山忘憂谷下方花田

藝術家陳宣誠此次透過石板與不鏽鋼補網打造植栽裝置,並藉由作品捕捉霧成為水滴、沿著線、滑落至頁岩石片堆疊出的地面,在自然與物質間輕輕相互觸碰的花火,同時構成一處人和自然互動的場域。
存在的相遇/陳宣誠(臺灣)  作品位置:金針山忘憂谷下方花田 2021台東南迴藝術季《Sicevudan從這出發》


陸發岸Ruvuwa’an.發芽/饒愛琴+敲裂拼姬工班(臺灣)

作品位置:約台九線370公里處(原住民祖先發源地碑對面)

藝術家饒愛琴與其「敲裂拼姬工班」,以卑南族石生系統的故事為發想,並運用漂流木、石頭等自然素材,結合馬賽克拼貼創作方式,打造出這項作品。而「陸發岸」即是發芽、發祥地之意。
 陸發岸Ruvuwa'an.發芽/饒愛琴+敲裂拼姬工班(臺灣)  作品位置:約台九線370公里處(原住民祖先發源地碑對面)2021台東南迴藝術季《Sicevudan從這出發》


在斜坡上的瞭望/陳淑燕、杜瓦克‧都耀(臺灣)

作品位置:金崙舊部落

長年投入部落文化的纖維藝術創作者陳淑燕,與擁有阿美族與噶瑪蘭族血統的工藝家杜瓦克‧都耀,運用木頭結構,一同打造出這位於「斜坡上的眼睛」,瞭望金崙溪出海口與太平洋、對面山脈與多良部落的匯流之地,不僅守護著這片山林河谷與部落,也期許守護著家鄉的青年,能從這力量之眼銳利清晰地展望遠方未來。

在斜坡上的瞭望/陳淑燕、杜瓦克‧都耀(臺灣)  作品位置:金崙舊部落


協調的混沌/Andres Amador(美國)

作品位置:華源海灣

有沙灘藝術家之稱的Andres Amador,此次的創作著重於南島語系之分佈與起源,而他以此為靈感設計圖騰,同時結合臺灣及紐西蘭南島文化意象,並運用南迴的地貌與素材,以沙雕及大量土團堆疊的手法,創造出二個文化間的相互對話。
協調的混沌/Andres Amador(美國)  作品位置:華源海灣

展覽名稱:2021南迴藝術季
展覽日期:7月30日至11月14日
臉書專頁:南迴藝術季 Nanhui Art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