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評圖」 大學建築系畢業生以圖會友 來自日本、香港、新加坡與台灣的建築系學生參展

「評圖」是建築領域人士從學生時代就必須面臨的考驗,「2021大評圖/2021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邀請來自日本香港新加坡與台灣的建築系學生參展,目前正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館舉行。

2021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邀請32件優秀學生畢業設計作品參展

展出由教育部補助,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和實踐大學主辦,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助理教授蕭有志漆志剛與副教授暨系主任王俊雄共同策展,「2021大評圖/2021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邀請32件優秀學生畢業設計作品參展。

策展人之一、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系主任王俊雄表示,「大評圖」自2012年創辦以來,已成為東亞非常重要的建築教育活動,今年邁入第10屆,前8屆在宜蘭縣政府的協助下,每年暑假在羅東文化工場舉行,第9屆大評圖因應疫情發生,改在實踐大學舉辦。

王俊雄表示,今年在疫情下排除萬難,邀請日本新加坡香港、台灣4地建築人共同參與展覽與評圖,透過這些展出作品可看到年輕建築人將眼光放回在地與自身經驗,並以地方關懷的眼光來面對未來全球展望的想像。

本次展出32件作品,其中6件是來自日本今年「卒業設計日本一決定戰」的作品,3件來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3件來自香港大學,台灣則是透過「Taiwan20」活動選出作品參展。

「Taiwan20」由漆志剛與蕭有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助理教授)擔任召集人

「Taiwan20」活動由漆志剛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助理教授)與蕭有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助理教授)擔任召集人,今年6位策展人包括林宛蓁曾令理、張懷文、林柏陽、呂兆民、魏子鈞,共同選出20件台灣畢業設計作品參展。

展期自10月2日到10月31日,其中10月9日到11日為大評圖系列活動,10月10日下午5時至10時為重頭戲「大評圖」活動,特別邀請國內外著名建築師出任評圖老師,包括Cole Roskam、Erwin Viray、田根剛、小野田泰明等人透過網路上線;吳光庭郭旭原黃聲遠王俊傑等人在現場,由參展作品中選出約十件作品進行評圖。

IEAGD 大評圖——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

2021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資訊

IEAGD 大評圖——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Architecture Graduation Design) IEAGD 大評圖——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Architecture Graduation Design)

「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首創2012年,今年為第十屆。舉辦活動的目的在於二方面。其一,藉由跨國性畢業設計交流平台的架設,促進國際交往,並提升國內建築教育的內涵與視野。其二,畢業設計國際展覽在台灣舉辦,能增廣台灣新建築的廣度,持續在當代建築發展中的獨特地位。

展期:2021年10月2日(六)~2021年10月31日(日)
大評圖系列活動:10月9日(六)~10月11日(一)
大評圖:10月10日(日)17:00~
展覽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館
展覽地址: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參展學生國家:日本/台灣/香港/新加坡
主辦: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
共同主辦:實踐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協辦:大評圖行動組織 Grand Review Action Team /大氣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展場相片

IEAGD 大評圖——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展場相片

IEAGD 大評圖——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

IEAGD 大評圖——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

IEAGD 大評圖——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

參展作品

2021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參展作品:新加坡2075 - 答案是科技 Singapore2075 - The Answer is Technology/薛德恺 Caleb See
參展作品:新加坡2075 – 答案是科技 Singapore2075 – The Answer is Technology/薛德恺 Caleb See

新加坡2075 – 答案是科技 Singapore2075 – The Answer is Technology/薛德恺 Caleb See

新加坡2075思索科技在建築環境無孔不入的趨勢,關於日常生活的科技決策看似充滿善意,長久卻可能導致未來動盪、無法永續,引發意料之外的後果。

影片透過虛構和建築世界的方式,帶動有關今日物聯網的討論,也嘲諷和挑戰既有教條,建築做為其中的一員,身處在這樣的脈絡下,面對如此奇異的未來,其中描繪反烏托邦式的新加坡,試圖運用混合實境,連結各個經濟強權,成為國際樞紐。

新加坡2075思索科技在建築環境無孔不入的趨勢,關於日常生活的科技決策看似充滿善意,長久卻可能導致未來動盪、無法永續,引發意料之外的後果。

在研究現有智慧城市的優缺點後,找出人民、政府、企業實體三項主要利害關係人,在此架構下調查彼此關係和往來,在下一代智慧城市裡,誰擁有最終掌控權?在這個由上而下主導的智慧城市裡,人民是否真正具備智慧?資料所有權、資料蒐集、監控如何牽動權力平衡?德勒茲在「控制城市」中描述的模組化控制,是否會降臨在我們身上?智慧城市是否只是技術官僚作為的外衣?

影片透過虛構和建築世界的方式,帶動有關今日物聯網的討論,也嘲諷和挑戰既有教條,建築做為其中的一員,身處在這樣的脈絡下,面對如此奇異的未來。

其中呈現的未來新加坡,站在全球破碎經濟分界線之上,各個強權與經濟引擎的治理、理念、機制大相逕庭,而新加坡試圖成為連結各方的樞紐。

這項論述以「國家網路局」(NCA)的立場發言,這個政府機關負責將虛擬空間融入新加坡的實體空間,希望在國際和區域中,將新加坡塑造為科技先進、中立、兼容的數位樞紐,在不斷追求最新和更新的過程裡,反思今日尋求科技解方與技術官僚的態度,對城市的政治、社會、道德、經濟和環境造成哪些影響。

2021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參展作品:一系列的意外 The Living Condition/陳蔓萱 Chen, Man-Hsuan
一系列的意外 The Living Condition/陳蔓萱 Chen, Man-Hsuan

一系列的意外 The Living Condition/陳蔓萱 Chen, Man-Hsuan

真實的世界都是拼貼而成的。

所有事都建立在一個穩定的大架構之上,而當每位使用者進入空間後,會依造自己的需求做出改變,因此在原本的基礎架構之上會長出許多變形的因子,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日常生活裡隱含著許多意外的角落, 這些角落有點熟悉有點陌生又令人著迷。

而我發現在為最大化使用的空間中,這樣的情形經常發生,在租屋處中,經常因空間使用的變更、施工的誤差,或是時間不斷的累積,而產生一系列的意外。它在空間中是難以察覺的存在,但在某些特定的瞬間,會產生細微的改變,而導致截然不同的感受。而這些原本因意外而產生熟悉的陌生感,是否能被設定好而放入空間中?

在這樣的邏輯上,我設定出一個租屋處的基本架構, 藉由建築元素的排列組合,去創造出新的可能性。通過相同的房間相連所形成新的系統,而在開口在其中又各自衍伸出新的秩序,在不同時間的又會展現出不同的樣貌,將這一系列意外重新拼貼,形成一個陌生又熟悉的空間。

2021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參展作品:The Isle 沙鯤漁火/周姿妤 Tzu-Yu Chou
The Isle 沙鯤漁火/周姿妤 Tzu-Yu Chou

The Isle 沙鯤漁火/周姿妤 Tzu-Yu Chou

沙鯤是自然地景的代名詞,描述隆起於海面的沙丘如鯨魚的背脊,漁火則是聚落與自然最初的狀態。

沙鯤漁火描述了過去聚落與地景的聯繫,但人們因追求恆定與安全而向自然築起藩籬,島嶼邊緣最原始的樣貌在人造物的擴張下逐漸消亡,由海而生的古老聚落亦面臨著與環境脫離的現象。
古老的地名利用鯤鯓、山去描述此地景透露出其過去對於聚落巨大的意義,在當代卻成為荒地產生斷裂與空白。被墓園所佔據的地景真空般的存在於當代,在轉型為觀光的聚落中成為矛盾,本質上卻亦能夠被歸類為遺跡,是貫穿時間軸的場所。
古老的聚落與現代化浪潮的拉扯、郊區長期以來被都市吞沒的命運,我想在這樣的當代重新尋找地景與聚落的聯繫。

我試圖反轉此負空間,使其成為從聚落到海、海到聚落的樞紐。
保留純粹的空間體驗作為對過去的紀念,同時賦予在未來使用的意義,設計並非完全覆蓋過去,而是有意識的透過保留純粹的空間形式去連結原本的體驗,並留下能因應未來改變的線索。

在這個斷裂的當代透過設計的介入,試圖在都市發展、歷史價值與當地文化互相矛盾卻又相輔相成的關係中找尋平衡。

希望長期以來被大量人造物所佔據的地景,最終能卸下長久以來的枷鎖。

2021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參展作品:Act of Doubt 懷疑幾何的行動/孫和謙 Ho-Chien Sun
參展作品:Act of Doubt 懷疑幾何的行動/孫和謙 Ho-Chien Sun

Act of Doubt 懷疑幾何的行動/孫和謙 Ho-Chien Sun

被動的幾何。

過去幾年的設計裡,幾何作為溝通與思考的工具,出現在圖面繪製與模型製作的過程,然而熟悉的工具一再使用,幾何的被動始於我們不再思考幾何,思考使用的工具,只停留在過去的經驗中,如同機器般,幾何與身體的關係變得被動。此刻,把設計做好的執念,可能使我們在熟悉的經驗打轉,幾何變成困住我們思考的枷鎖。

行動與工具

分析過去設計的經驗來思考如何使用幾何,幾何作為設計的工具,可分為「將思緒化為有形」與「加工成幾何形」,命題從兩種工具的使用出發,使身體開始經驗幾何。用兩種工具將腦中的思緒以客體再現,來辯證幾何如面對行動中一次又一次的衝突,懷疑幾何的行動,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