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與思想的結晶:紀念高畑勲誕辰90週年展覽,以《螢火蟲之墓》為核心的豐富內容

Must Try

作者:山塚力丸

近日造訪了正在「麻布台Hills畫廊」展出的「高畑勲展——締造日本動畫的巨匠」。這場展覽為紀念高畑勲誕辰90週年而舉辦,回顧其輝煌創作生涯。適逢戰後80年,展覽以《螢火蟲之墓》為重心,雖不以奪人眼球的華麗取勝,卻以靜謐而深沉的感動,呈現出極為充實的內容,令人回味無窮。

剖析至微的高畑勲

高畑勲這位創作者,基本上不親自繪畫。那麼,他如何在不畫圖的情況下執導動畫呢?答案在於他徹底的閱讀、細膩的探究,以及對背景與人物內心的精闢分析。本展覽的亮點可分為兩大主軸:其一是宮崎駿、大塚康生、奥山玲子等動畫史上熠熠生輝的傳奇大師所繪製的原畫陣容;其二是高畑勲那令人嘆為觀止的理論構築能力,幾乎到了異乎尋常的地步。

展覽中展示了角色情感在故事不同階段的變化圖表,這些圖表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人物心境的轉換;此外,還有寫滿密密麻麻筆記的人物關係圖,以及對插曲每一小節與畫面剪輯的精細配對設計圖,這些都令人瞠目結舌,幾乎讓人想脫帽致敬,甚至震撼到幾欲暈厥。高畑對研究的投入更是驚人,例如在《阿爾卑斯山的少女》的製作筆記中,從山羊的生態習性到奶酪的製作方法,皆鉅細靡遺地記錄下來。

看著這些資料,不由得讓人想說:「何必做到這般地步?」然而,正是這種極致的用心,使他能以嚴謹的邏輯推演「為何如此」「為何這樣」的答案,進而構築出角色栩栩如生、彷彿能嗅到呼吸的真實世界觀。本展覽未納入《魯邦三世》或《阿帕契棒球軍》等作品,或許是因為這些作品的理論構築尚未達到高畑的嚴苛標準,抑或僅是出於商業考量——這只是筆者的揣測罷了。

締造熱門作品的才華

本展覽以極高的密度,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高畑勲作為邏輯巨匠的一面,而其中最令人讚嘆的,莫過於他為朝日電視台版《哆啦A夢》撰寫的企劃書。這份企劃書是藤子·F·不二雄點頭同意製作的關鍵歷史文獻,字裡行間可見高畑驚人的分析能力。

尤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對開場曲歌詞的論述。他主張:「為了最大限度地彰顯哆啦A夢的魅力,必須在歌詞中融入角色的性格、特徵,甚至可能的來歷,以彌補劇情中未充分展現的吸引力。」這一創意顯然孕育了那首以「♪腦袋亮晶晶」開頭的經典歌曲《我是哆啦A夢》。

此外,高畑還提出了「15分鐘×兩集」的黃金編排形式,這一創舉至今影響深遠。雖然高畑常被視為不迎合大眾、執著於自我創作的求道者,但他憑藉分析力打造熱門作品的才華,亦不容小覷。

將思想融入故事

高畑勲始終將自己的思想融入作品之中。展覽中引用了他的一句話:「思想不應直接宣之於口,而是寄託於事物來訴說。」這一創作態度貫穿其所有作品。

1968年的長篇處女作《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冒險》中,他實踐了平等的製作模式,將劇本初稿複印分發給所有工作人員,廣泛徵求意見。這與當時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所創建的「季加·維爾托夫團體」有異曲同工之妙。

《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冒險》部分分鏡圖 © 東映

高畑作品中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以及對共產主義的些許共鳴,從這部作品起便已顯露。然而,這種左翼熱情所帶來的故事複雜化,也導致該片在票房上的失利,頗耐人尋味。展覽中還展示了東映動畫因票房考量而要求中止製作時的交涉資料,生動再現了動畫史幕後的真實場景。即便如此,高畑仍堅持追求完美的創作,貫徹其一貫的完美主義。

高畑對「生活」描繪的執著,透過各種方式傳遞其意象。雖然他自稱「不畫畫」,但並非完全不繪圖。本展覽展示了簡潔卻精準的分鏡草圖,其構圖與人物視線的安排一目了然,展現出他不凡的繪畫功力。

原畫陣容令人驚嘆

正如前文所述,本展覽中傳奇大師們的原畫展示,確實令人大開眼界。其中最觸動人心的,莫過於《兒時的點點滴滴》與《輝耀姬物語》的專區。名匠男鹿和雄在《兒時的點點滴滴》中展現的寫實美術,可謂登峰造極,令人歎為觀止。

《輝耀姬物語》 男鹿和雄設計的輝耀姬服飾色彩模擬板 © 2013 高畑勲、坂口理子/吉卜力工作室,NDHDMTK

《兒時的點點滴滴》中,霧雨濛濛的瀝青路面、夕陽染紅的南瓜田等場景,皆以超凡的技巧手繪而成,單幅畫作已足以令人動容,畫面中流淌的抒情氣息更是讓人潸然淚下。反觀《輝耀姬物語》,則捨棄寫實,轉而以水墨畫風的抽象表現挑戰極限。其中由橋本晋治繪製的輝耀姬脫下十二單衣奔跑的經典場景原畫,無疑是本展覽的高潮之一。

單看每一張原畫,畫面中那些看似雜亂無章的線條,讓人不禁疑惑:「這畫的是什麼?」然而,當這些靜止畫面串聯成動畫,這些「謎之線條」卻化為躍動的生命力與爆發力,令人震撼。說句老套的話,親眼見到這些原畫時,筆者不禁渾身起雞皮疙瘩。

珍稀資料令人驚嘆連連

以上所述僅是本展覽魅力的冰山一角,還有更多令人瞠目結舌的珍貴資料等待探索。

例如《紅髮安妮》角色設計的試錯過程、《小頑童智惠》的場景勘查照片、《平成狸合戰》的海量意象圖板等,這些「竟然有這種東西!」的超級珍稀資料,足以讓那些「喜歡宮崎駿但對高畑勲不太熟悉」的觀眾也驚嘆不已。

「高畑勲展——締造日本動畫的巨匠」展覽現場

筆者最為震撼的,是一張《阿爾卑斯山的少女》取材旅行中拍攝的珍貴照片,捕捉了年輕時的高畑勲與宮崎駿的罕見合影。兩人在瑞士自然景觀中並肩而立,臉上掛著溫和的微笑,彷彿1970年代民謠組合的宣傳照,洋溢著青春氣息。這一幕讓人不禁對這兩位巨匠萌生幾分親切感,甚至冒出「原來你們也有這麼可愛的一面」的念頭。

總之,本展覽的宣傳標語「今夏,認識高畑勲的動畫世界」名副其實。筆者誠摯推薦,絕對值得一遊!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atest Recipe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More Recipes Like Thi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