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20公頃的「屏東縣民公園」,擁有結合歷史、人文、生態、景觀、水岸等複合元素。重生契機來自現場潘孟安騎單車時赫然發現,決定將閒置已久的台糖舊紙漿廠活化再生,耗資近4億元、耗時5年艱辛歷程才賦予新生命。
座落殺蛇溪畔,「屏東縣民公園」刻意保留台糖舊紙漿的工業遺址,如地基斑駁牆面、牆上模糊標語,令人重溫出百年歷史風貌;另外也以殺蛇溪的大面積退堤設計為基礎,設計出鏡面水池、鄰水步道、低水護岸等親水空間,值得日夜細細感受這融合古今的全新地景之美。
屏東縣長潘孟安在自己的粉絲頁表示「我們將台糖舊紙漿廠遺構活化再生蛻變為縣民公園,融入殺蛇溪水岸藍帶與綠帶整治,打造出台灣首座以工業遺構為核心、複合水岸廊道的園區,全區20公頃已是來到屏東的必遊勝地。這座城市中的新天地,在荒廢27年後,從埋沒地底到世界發光,屏東做到了!現在回想起當時要不要挖掘的關鍵抉擇,很慶幸我們在天人交戰時,做了正確的決定,成功讓世界看見台灣屏東!」
往下看,就能知道縣長提到「挖掘」的重要(必訪)地景。
2021年2月5日「屏東縣民公園」新貌正式對外開放
還記得2019年在屏東舉辦的台灣設計展《超級南》嗎?場館的位置,就是殺蛇溪整治計畫的其中一小部分。再把視角拉開,屏東人都知道殺蛇溪,但因為它流經區域是台糖用地,屬於長年被圍起來的私人用地,屏東縣政府2015年,就已經與台糖公司協商託管,進行殺蛇溪的整治計畫,2018年開放9公頃「台糖縣民公園」,直到2021年2月5日,正式完成由舊紙漿廠遺構、殺蛇溪水岸、濕地組成、佔地20公頃的水岸廊道,並以「屏東縣民公園」新貌正式對外,成為走訪屏東市必訪的新地景。
屏東縣政府城鄉處長李怡德說:「屏東市內有高屏溪、萬年溪、殺蛇溪三條河流經,其中殺蛇溪比較小,主要流經台糖舊紙漿廠和糖廠的工業區,被鐵路隔開。整個殺蛇溪整治工作,分成兩階段,2018年9公頃先完成,主要保留舊倉庫,其中一棟就是台灣設計展的主展場。第二階段是整治剩下的11公頃區域,沒想到居然挖掘到連縣政府都不知道的事,意外得到美麗的故事。」
李怡德說的,正是這裡不能錯過的第一個重要景點「地坑」。
「屏東縣民公園」新貌重生4大亮點
亮點1:用新設計保留歷史遺跡的「地坑」
「我們在整地的時候,發現地底下居然有一個沒有人知道的結構體,當時面臨2種不同的抉擇,一是把它挖乾淨、換上乾淨的土視而不見,依照原設計圖繼續執行;另一個比較困難的決定是,挖下去再想辦法重新利用改造,勢必得承擔更多時間和經費,潘縣長選擇了第二種,不順但更有意義的路。」
後來被挖到的結構體,就是現在的「地坑」。當年紙漿廠,就是為了要再利用糖廠甘蔗處理後的甘蔗渣所設立,而這裡更是台灣33座糖廠甘蔗渣的集中回收廠,甘蔗渣運輸時,必須壓密實成方塊狀,才能堆疊到台車上,再利用鐵軌送進這裡加工。
所以在地坑裡,能看得到過去輸送帶的軌道、斜坡、整個輸送帶的運送軌跡,也因為想保留地坑,當時在規劃時,他們還特地請水利專家,評估未來遇到颱風豪雨時,滿漲的水位,對區域的影響狀態。
他們為了搭配地坑,特別請衍生工程顧問公司的景觀設計師李如儀,以極簡線條設計一座白色可遠條階梯水池和地坑景致的高塔。
亮點2:視覺與體感清涼的「階梯水池」
從台灣設計展展場倉庫往公園走,會先看到一大片超美的無邊界的階梯水池,「這裡原本是灌溉渠道,我們和水利單位討論,使用降級的方式,營造一個景觀上的階梯水池。」他們考量到屏東一年四季天氣都很熱(水位低),夏季豐水期可能造成滿水,甚至水多到會溢出池面「平常我們用循環利用的清水,填滿水池的水位,這種做法,也可以讓氣溫無論是視覺和體感都會更清涼。」水深只有30公分,禁止民眾戲水,即使不慎跌入也不用太擔心。
他們在指標設計上,還有個很有意思的巧思「現代人都喜歡邊走邊滑手機,我們故意把指標做在下面,提醒不看路只滑手機的人,也要注意安全。」
亮點3:五座功能各有功能的「水池」
原本這裡就有8座污水處理廠的水池,這次整治計畫,他們保留了其中5個,依照功能不同分別命名為「雙園遊憩」(1號和2號較小且緊連,視為同區)、「秘境花園」、「在水一方」「地景劇場」,包括兒童遊戲、休閒野餐和表演舞台等不同功能。
▲ 3號秘境花園,可以野餐的長椅,提供遊客暫時休憩之地
▲ 4號水池「在水一方」拉高的平台讓人有水上行走的錯覺,也是拍攝倒影的絕佳地點
亮點4:2022年鐵塔地下化
以殺蛇溪為界,公園的另一側,有好幾座聳立的高壓電塔,李怡德說:「他們擔負了屏東市主要電力,只要倒掉一座就會嚴重影響市民生活。我們已經籌劃電塔地下化工程,預計明年底會全部地下化完成。」明年再來,這裡的景緻又會變得不一樣。
回想起整治前,這片20公頃工業用地「1977年紙漿廠成立,後來因為對空氣和河川污染嚴重,才營運14年就被迫關廠,遷址泰國,這塊台糖私人地,外人不能進入,也跟著從1994年開始被塵封,變成恐怖的廢棄遺址,我們在規劃之初,曾用空拍機探勘,場地裡堆滿廢棄車輛,殘破不堪的地景,看起來非常可怕。」
現在殺蛇溪畔完全不同了,建議安排傍晚到此一遊,可以看到整個殺蛇溪畔的景緻,入夜後還有絢麗的燈光秀,讓這裡轉換另一種不同的表情。
關於殺蛇溪
「殺蛇」名稱眾說紛紜,有一說是殺蛇溪靠民生路的區段有以殺蛇為業者,並將殺完的蛇丟棄溪中,而得名。另一說是,日治時期醫學博士杜聰明曾在溪畔殺蛇,並生吞蛇膽,事情傳開後,這條溪就被稱作「殺蛇溪」。(資料來源:屏東縣政府刊物《聽河流 說屏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