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動物為本!邱文傑建築師改造台灣最老動物園,新竹市立動物園5大亮點

擁有83年歷史,身為目前台灣原址現存最老動物園的新竹市立動物園,歷經兩年半整修改造,如今終於將以拆獸籠打造類棲地全新形象亮相!

創立於1936年的新竹市立動物園,是不少新竹人成長的回憶,Reborn後的動物園以「公園裡的動物園」及「對動物友善的動物園」為出發,不同於傳統「動物在籠內被看」的模式,少了水泥圍牆、金屬欄杆,再生後的新竹動物園,改以壕溝、草叢和綠籬區隔空間,成為生態濕地、類棲地示人,因此可看見伊蘭羚羊與歐洲小鹿共生於開闊草原,還有河馬、紅毛猩猩、孟加拉虎、馬來熊、猴島及可愛動物等區域,讓動物能在此開心生活,也提供動物隱密的躲藏空間,讓遊客進來探險、尋找動物,擁有最特別的動物園學習體驗。

新竹市立動物園於2019年12月28日、29日正式開幕!

新竹市立動物園於2019年12月28日、29日正式開幕!
新竹市立動物園於2019年12月28日、29日正式開幕!

不過要汰換門面,就像電影《我們買了動物園》(We Bought a Zoo)、《搶救旭山動物園》 裡所描述般,有想法容易但實際執行卻困難重重,像是新生動物園要以尊重生命、動物福祉為首要出發點,延伸之餘該如何顧及軟硬體改造、動物適應狀況,再加上員工專業培訓等,處處是難題。「我不是在動物園,就是在去動物園的路上」,這是市長林智堅和市府團隊兩年多來寫照,他表示,動物園雖然不是市府最大的公共建設,卻是最複雜的,在經過反覆與各單位討論、精雕細琢,歷經無數次修改設計,終於打造出適合動物生活的類棲地。

邱文傑建築師:以動物為本

設計團隊秉持改造「三大理念」,就是友善動物、成為生命教育場域、並重新形塑動物園的角色,希望打造一個「以動物為本」的園區,因此討論後決定打開籠舍、擴大活動空間,然後恢復棲地生態。現在動物的家至少比過去大1.5倍,林志堅也表示視察時每天看到河馬樂樂開心地趴在沙坑做日光浴、猴子們放風玩到不想回家,讓他覺得「做對了!」。

邱文傑建築師改造台灣最老動物園,新竹市立動物園以動物為本,沒有籠子!
邱文傑建築師改造台灣最老動物園,新竹市立動物園以動物為本,沒有籠子!

負責新竹動物園改造重任的建築師邱文傑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大涵建築師事務所)對新竹頗有淵源,20年前他以「新竹之心」廣場,讓東門城風華再現,後來邱文傑獲獎無數,並隨之開啟了他的公共建築之旅。如今邱文傑重回新竹,參與了他人生中第一項不是給「人」使用的公共建築,他希望以動物為本,避免使用牢籠,並且努力打造接近原棲地特性的空間,期盼新竹動物園成為未來城市公園的基本原則。

邱文傑建築師改造台灣最老動物園,新竹市立動物園以動物為本,沒有籠子!
邱文傑建築師改造台灣最老動物園,新竹市立動物園以動物為本,沒有籠子!

邱文傑說,新竹動物園裡,不只有動物受到照顧,市府還特別對園內上千棵老樹進行地毯式搜查和造冊,最後保留了86%的植栽、並新增8%,設計上也保留許多別具歷史感的附屬設施。邱文傑希望儘可能保留原本就在動物園內的動物、植物和歷史建物,讓市民能與過去的印象相連結。

升級版新竹市立動物園亮點

大象門

位在新竹公園麗池旁2號出入口,最初由日本設計師參考德國哈根貝克動物園(Hagenbeck Zoo)大門建造,是當年動物園最流行風格,大象與獅子雕塑以純銅製作而成,顯現出昭和時期,追隨歐洲裝飾藝術的風潮,並展現當時的尊貴氣派。

牆體的雕花典雅又精緻,至今依舊保存得非常完整。為了重現最初動物銅像的顏色,此次特別延請了許多考古專家進行考證跟修復,總共從大象與獅子的雕像身上,撥下了13層的顏料層,最後確定最初顏色是藍綠色,所以依照修舊如舊的方式,復原了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大門。

大象門,邱文傑建築師改造新竹市立動物園
大象門,邱文傑建築師改造新竹市立動物園

噴水池

進大象門後最先見到的園內設施就是圓形噴水池,與大象門是同時建造的景觀,如今被列名為新竹文化資產的歷史建築。水池中間有一尊造型有趣的抱魚小童,經過考古專家的修復後,園方讓它回到最原始的模樣。 這座圓形的噴水池,可是乘載了超過三代新竹人的歡樂回憶;許多新竹人會在下課或回家之前,繞過來散散步,噴水池是大家相約的地標,也是情侶約會、求婚的聖地;在新竹人的記憶裡,或多或少都有這座噴水池的身影,陪伴大家走過八十多年的幸福時光。

噴水池,邱文傑建築師改造新竹市立動物園
噴水池,邱文傑建築師改造新竹市立動物園

故事屋

1965年旅日華僑何國華送動物園大象「綾子」,這棟建築就是當時綾子的家,由於動物園面積小,不適供大型動物居住,綾子過世後,曾改為夜行館。經過動物再生計畫,為了紀念綾子小姐,也為了告訴大家為什麼新竹動物園沒有大象,同時宣導生命教育的重要,把夜行館再次改建成故事屋,在這裡撥放動物影片、提供書屋及說故事空間。

食物森林

意旨希望建造一個仿森林狀態的生態環境,最早由澳洲生態學家Bill Mollison與David Holmgren在1960年代共同創建樸門生態永續設計而來,後來也成為許多生態環境富裕或建造的參考。

這座食物森林,是全台唯一為動物服務、在動物園的食物森林。全區約310坪,種植大約80種、6千多棵植物;區域內分有景觀樹島、山羌菜畦、生態池、落葉堆肥箱等設施。從地底下到大樹上,都有動物可以吃的植物,比如果樹、香草、葉菜、牧草、雜糧及昆蟲愛吃的蜜源植物。這也是希望在有限的空間內,創造多層次、多元性的生長環境,運用不同植物具有各自的特性,發揮保護土壤、留住水分、製造養分、減緩蟲害、吸引授粉昆蟲等功能,讓植物幫助彼此生長;枯枝落葉和動物糞便混合堆疊後化成養分,可以減少投入肥料和人力照顧,自成一個永續循環利用的生態系統及環境教育場域。 

食物森林,邱文傑建築師改造新竹市立動物園
食物森林,邱文傑建築師改造新竹市立動物園

昆蟲館

位於新竹公園內的昆蟲館,過去是中廣播音站;與一旁的氣象站同樣荒廢數十年,近年來市府團隊與中央積極爭取機費及完整規劃,將播音站改建為優質的昆蟲生態展示館。 館內不定期啟動一系列「昆蟲課」,包含標本觀察、甲蟲飼養、爬蟲接觸等等,結合周遭環境進行戶外課程,帶孩子在園內自然環境探索體驗生態,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態教育空間 

昆蟲館,邱文傑建築師改造新竹市立動物園
昆蟲館,邱文傑建築師改造新竹市立動物園

新竹市圖書館動物園分館

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館內規畫結合「閱讀、教育、生態、自然」四大功能,成為最具特色的圖書分館,館藏以豐富的動植物為主,設計融入綠色系為主色,讓孩子倘佯在輕鬆自在的閱讀環境中,並收藏曾於園內生活,珍貴的大象綾子骨骼標本,動物園分館位於動物園區內的百年大道旁,設計精緻,結合18公頃大的新竹公園,成為大小朋友探索與閱讀生態及生命知識教育的最佳學習場域。

新竹市圖書館動物園分館
新竹市圖書館動物園分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