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生轉變 日本上班族退休前憂鬱與不安的心理探討

在人生的下半場,面對這一生僅有一次的重要轉變,每個人都難免感到不安。在日本,特別是50多歲的男性白領,退休前憂鬱症的發生率較高。「失去公司職位,我的價值何在」、「是否能靠年金過活」、「每天在家該做什麼」以及「家人如何看待無業的我」,這些擔憂在退休前幾年壓在他們的肩膀上。

櫻美林大學研究所老年學研究教授杉澤秀博表示,與離職不同,屆齡退休是大部分人60歲或65歲時才會遇到的第一次經歷,多數人一生僅有這一次,自然會感到不安。他說,日本上班族的人生幾乎被工作填滿,缺乏私生活,因此擔心退休意味著失去自己的價值,質疑自己還有什麼剩下。

退休生活的適應與心理建設

杉澤認為,有趣的是,當人們真正無奈地退休後,許多人其實相當享受退休生活。因此,最痛苦的階段是在克服退休前的低潮期。心理諮商師下園壯太原曾是陸上自衛隊的心理教官。自衛隊的退休年齡較早,為55歲,下園思考,在離職至領取老年年金之間還有10年的空白期。他說,「自衛隊教導作戰需有長期準備。」他在50歲時與志同道合的夥伴成立了NPO,培訓諮商師。不過,持續工作並非萬能良藥。專家指出,現在很多日本人在屆齡退休後,仍然有機會「再雇用」,繼續在原公司工作,但失去了過去的地位和角色。在舊職場中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寂寞孤單感可能涌上心頭,愈發覺得自己不再被需要。

找尋退休後的價值與生活意義

因此,面對退休生活的適應與心理建設,我們需要尋找退休後的價值和生活意義。建議退休者可以開始培養興趣、結交新朋友、參與社區活動等,豐富自己的生活,過渡到新的人生階段。此外,退休前可以提前做好規劃,如穩健的投資理財,確保自己的經濟能源。在這樣的過程中,退休者也需要與家人保持良好的溝通,讓他們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獲得他們的支持與理解。

迎接退休生活:保持健康與積極參與社交活動

專家強調,保持健康是迎接退休生活的關鍵。在正職退休之前,應該關注營養均衡、充足的睡眠以及合適的運動,為健康的退休生活做好充分準備。同時,為避免退休後與人接觸機會減少,建議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多交流,或參加社區團體以培養新興趣。此外,在退休前找到一位固定的家庭醫生,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及早發現並應對健康問題。專家指出,退休後幸福的長者通常能夠獨立處理食、衣、住等基本生活問題,並保持好奇心,樂於探索外界。

退休生活的心理調適:克服不平不滿症候群

對於退休生活的心理調適,專家提醒要注意克服不平不滿症候群。過度期待家人和新社交圈的配合,可能使退休者感到心情低落。長年在組織中等待指令的習慣,可能導致在退休後事情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發展時,將責任推給周圍的人,產生憤怒和抱怨。這樣的心態會使人心累、被孤立,進而增加患上憂鬱症和失智症的風險。因此,在退休生活中,要學會適應新的生活節奏,調整心態,積極參與各種活動,擁抱美好的退休生活。

退休是人生的重要轉變,需要妥善應對與適應。面對退休前的不安與憂鬱,我們應該認識到,退休後的生活不僅是結束,更是開始。在這新的人生階段,我們可以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尋找屬於自己的生活意義,讓生活充實而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