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合力築夢!坡州出版都市以智慧之林、亞洲出版文化情報中心與紙之鄉,重繪韓國文化版圖並挑戰工業效率至上的都市模式

Must Try

都市失序的逆襲

​坡州出版都市的誕生,源於對韓國現代化進程中都市亂象的一場深刻反思。開發者們直指首爾等大都會「雜亂無章的城市規劃、混亂的道路與建築」,認為此種景象直接映照出扭曲的生活樣態。這座書城的創建,便是一帖空間療癒的藥方,高舉「尋回失落人性」的旗幟,企圖在冰冷的工業效率之外,重新建立一個將「共同利益」置於「無情私利」之上的理想社群。

​海伊鎮的東方迴響

​儘管坡州出版都市(Paju Book City)的靈感繆思,是遠在威爾斯的書鎮海伊鎮(Hay-on-Wye),但這並非簡單的複製。相較於海伊鎮由舊書店自然形成的鄉村聚落,坡州展現的是一種「渦輪增壓」式的韓國詮釋。它揚棄了歐洲書鎮那種以二手書交易為主的悠閒模式,轉而建構成一個涵蓋策劃、印刷到物流的完整出版產業鏈,是一座由國家力量背書的巨型文化複合體,與比利時的雷杜(Redu)等小鎮風情大相徑庭。

​出版人的集體意志

​這場宏大的城市實驗,是由民間力量由下而上推動的典範。1989年,一群深具遠見的出版人組成合作社,共同擘劃藍圖。最初的動機部分來自經濟壓力,當時首爾飛漲的地價與營運成本,迫使他們尋找出路。在關鍵人物李起雄等人努力下,成功遊說軍方,讓原屬軍事管制區的坡州得以釋出。最終,這股民間的集體意志獲得政府支持,於1997年正式指定為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

​讓建築向風景退讓

​坡州的都市規劃,深刻體現了韓國傳統的自然觀。建築群巧妙地座落於審鶴山(Simhak Mountain)與漢江濕地之間,設計師們刻意保留了山與水之間的視覺通廊,避免高聳的建物遮蔽天際線。貫穿全區的蘆葦溪流被視為重要的象徵地景,受到悉心保護。整個設計遵循著「留白」(bi-um)的哲學,在建築之間創造空隙,讓風景滲透進來,使人造環境謙卑地向自然致敬,而非霸道地佔據所有空間。

​美學的鐵腕與溫柔

​為了確保整座城市的視覺品質,開發方採取了罕見的「建築協調員」制度,委任閔賢植(Min Hyun-Shik)與承孝相(Seung H-Sang)兩位建築大師擔綱。他們與英國建築師弗洛里安·貝格爾(Florian Beigel)等人共同制訂了嚴格的建築設計綱領,從建物形式、景觀乃至招牌都納入規範。所有進駐的建築師都必須遵循這套設計文法,在統一的框架內各自發揮,最終譜寫出一首既多元又具整體感的城市交響樂。

​知識的紅色方舟

​矗立於坡州出版都市核心的「亞洲出版文化情報中心」(Asia Publication Culture & Information Centre),是整座城市的精神堡壘。這件由建築師金秉允(Kim Byung-yoon)操刀的作品,憑藉與周遭環境的巧妙對話,於2004年榮獲金壽根建築文化獎。建築外觀採用了會隨季節變色的紅色鋼板、清水混凝土與木材,呈現出一種粗獷又溫潤的質地,宛如一艘滿載知識的紅色方舟,靜靜停泊在水岸與山麓之間。

​直抵天際的智慧森林

​踏入「智慧之林」(Forest of Wisdom),視覺將立即被高達8公尺、直抵天花板的巨大書牆所攫獲。總長度超過3.1公里的書架上,陳列著逾二十萬冊圖書,創造出一種令人屏息的崇高感。空間設計師運用這種壓倒性的尺度,營造出如同走進神聖殿堂般的氛圍,讓訪客在書海之中,油然生出對知識的敬畏之心。此地不僅是圖書館,更是一座為文字與思想打造的非宗教性聖殿。

​迷走於書頁迷宮

​智慧之林(Forest of Wisdom)的運作哲學,是對傳統圖書館效率至上邏輯的一種溫柔反叛。這裡沒有通用的圖書分類法,書籍並非依主題或作者排序,而是按照捐贈者或出版社來陳列。訪客無法透過電腦檢索,必須親身在書架間漫遊,享受不期而遇的發現樂趣。這種刻意為之的「不便」,鼓勵人們放慢腳步,進行一場知識的漫遊,而志工「勸讀師」(kwondoksa)則提供人性化的引導,取代冰冷的搜尋引擎。

​思想者的精神群像

​這片智慧森林的每一本書,都來自捐贈。這使得圖書館本身成為一部鮮活的韓國知識分子思想史。第一館區完整保存了學者與研究機構的畢生藏書,每一座書架都是一位思想家學術生命的縮影,觀者得以窺見他們的治學脈絡與智慧軌跡。第二館區則集結了各大出版社的捐贈,呈現了韓國出版業的發展面貌。這種獨特的策展方式,將冰冷的書籍轉化為有溫度的個人遺產與集體記憶。

​宿於紙張的故鄉

​與智慧之林共構的旅宿「紙之鄉」(Jijihyang),將閱讀體驗延伸至休憩的私密領域。圖書館的第三館區即是旅宿大廳,為住客提供24小時不打烊的書香陪伴。客房內刻意移除了電視,這個減法設計,旨在創造一個不受干擾、能全然沉浸於文字世界的庇護所。這裡不僅接待一般旅人,更提供作家駐村計畫,讓坡州從書籍的產製之地,昇華為靈感的孕育之所,完整了整個文化生態圈。

​韓流文學的心臟地帶

​在詩意的文化光環下,坡州出版都市是個年產值超過10億美元的強大經濟引擎。超過250家出版機構與上萬名從業人員在此聚集,形成從策劃、印刷到發行的完整產業鏈。包括「文學村」(MunhakDongne)與「創批」(Changbi)等韓國頂尖出版社都在此設點,孕育出如《請照顧我媽媽》、《82年生的金智英》等撼動全球的暢銷作品,是名副其實的韓國文學工業心臟。

​鏡頭下的浪漫符碼

​獨特的建築美學,讓坡州出版都市成為韓國影視製作人的夢幻場景。尤其在tvN電視劇《羅曼史是別冊附錄》(Romance Is a Bonus Book)中,智慧之林化身為劇中「겨루(Gyeoroo)出版社」的主要場景,將書卷氣息與浪漫情節完美交織。隨著《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等熱門韓劇在此取景,這裡迅速成為全球韓流粉絲的朝聖地,其文化影響力透過鏡頭被放大,行銷至世界各地。

​書聲滿城的秋日慶典

​每年春秋兩季,坡州出版都市便會從寧靜的工作場域,變身為熱鬧的文化慶典中心。春季有國際兒童圖書節,而秋季的「書聲」(Booksori)國際圖書節更是年度盛事,在為期九天的活動中,吸引近五十萬人次造訪。這不僅是書籍的展銷會,更是讀者、作家與出版人面對面交流的嘉年華。透過大型節慶活動,這座知識工廠敞開大門,將文化果實與大眾分享,實踐了公共性的理想。

​巷弄間的驚喜探險

​除了大型出版社與圖書館,坡州的魅力更在於散落其間的多元文化節點。藝術愛好者可以在「悅話堂圖書博物館」(Youlhwadang Book Museum)欣賞珍稀古籍;親子遊客則能在「皮諾丘博物館」(Pinoseum)找到童趣。風格各異的獨立書店與書香咖啡館,如「赫塞咖啡館」(Book Cafe Hesse),提供了靜思與交流的角落。這些小而美的空間,構成了城市細膩的紋理,讓每一次探訪都充滿發現的驚喜。

​一本未完待續的城市大書

​坡州出版都市的故事仍在書寫之中。第一階段開發於2007年完成後,第二階段的擴展計畫接續展開,納入了影視等更多元的文創產業,展現其與時俱進的企圖。如今,每年吸引約百萬名訪客,已從單純的工業園區,蛻變為一個複合式文化空間。它成功地將產業效率、文化理想與觀光魅力冶於一爐,為全球的城市發展,提供了一個難以複製、卻又極富啟發性的範本。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atest Recipe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More Recipes Like Thi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